close

安卡拉是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除伊斯坦堡外最大的城市,西方原稱爲安哥拉,1930年土耳其政府更正爲安卡拉(Ankara)。

安卡拉的歷史可以追溯城市歷史到上古時期,有些歷史學家認爲早在公元前13世紀以前一個稱爲〝西臺〞的强大好戰的印歐人部落來到這裏定居,築起一些城堡,建立西臺帝國,當時稱之爲〝安庫瓦〞,後變音爲〝安基拉〞。
另一種傳說則認爲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由弗裏吉亞國王米達斯所建,由於他在這裏發現了一個鐵錨,便成了這座城市的名字,之後幾經變化就成了〝安卡拉〞。

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來到了這裡,占領了安卡拉,當時的羅馬皇帝給安卡拉命名爲〝麥特羅波爾〞,其意爲“大都會”或“首府”。在這個時期安卡拉修建了數量衆多的教堂、賽馬場、公共浴池和圓石柱等建築物,市區不斷擴大人口迅速增加,成爲一座文化、商業貿易和藝術的中心。
其後經歷過塞爾柱帝國、奧斯曼帝國,這裏依舊是與東方進行貿易的重要的中繼城市,直到了19世紀,安卡拉逐漸失去其重要性。

奧斯曼帝國時期,土耳其以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的伊斯坦堡(Istanbul)為首都。
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日益衰落,和俄、英、法等帝國主義勢力的侵入,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土耳其面臨了被瓜分的危險,伊斯坦堡也經常處於歐洲帝國主義列强的炮艦威脅。
在當時,即日後被稱爲〝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凱末爾」在小亞細亞組織革命,對外反抗外國侵略,對內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産階級,由于地理位置關係,安卡拉逐漸成了鬥爭的中心。

1923年,土耳其宣布成立共和國。1923年10月3日,開國元穆斯塔法•凱末爾放棄三朝古都的伊斯坦堡,把國都定在安卡拉,16天後,在安卡拉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
在安卡拉尚未被正式定爲首都之前,城市居民僅有數萬人。


安卡拉的地理位置



========================================

只要順路,首都是一定會經過,這是旅行中的一個必然。

----------

現在的安卡拉已是的大城市,在土耳其人口僅次於伊斯坦堡,已來到了430萬人(2011年)。城市分新舊城區,老城區以一個修建在山丘上的古城堡爲中心。

從城堡鳥瞰安卡拉



西元622年,安卡拉被波斯人占領,838年又被阿拉伯人攻陷,防守軍隊只好在高處興建防禦城堡



城堡內牆建造時間可追溯到7世紀,而外牆建於9世紀的拜占廷皇帝米迦勒三世(Michael Ⅲ)
這兩段時間正好對應被侵略的歷史。而興建堡壘所使用的建材都是取材自羅馬時代所留下來的城牆石塊,今天所見到的整體外貌,是塞爾柱和鄂圖曼時代重修的。



城堡本身並不特殊,反而穿梭在周圍巷弄很有感覺...



接下來,我們來用歷史看安卡拉....


===== 安那托利亞考古學博物館(Museum of Anatolian Civilisations) =====

安卡拉是文化匯集之地,像這樣的地方總會有博物館。

在古堡附近,安那托利亞考古學博物館 Museum of Anatolian Civilisations(Anadolu Medeniyetleri Müzesi)



取名爲安那托利亞,意謂著這裡的文物是以安那托利亞(小亞細亞)爲主,展品依年代擺放,從舊、新石器時代、石器銅器並用時代、亞述、西臺、弗裏吉亞....等等。

博物館本身是一座15世紀的有頂市集(Bedesten)改建的



依年代別開始....

加泰土丘(Çatalhöyük)是目前已知第二早的人類聚落,位在安那托利亞南部,文物年代約處于西元前6500年到5400年的石銅並用時期(Chalcolithic Age)。「höyük」是土耳其語「土堆」的意思,之所以稱為土丘是因為城市通常建築于另一個城市之上,層層叠叠,形成巨大土堆。

在加泰土丘出土的〝端坐的女神像〞,即地母神,是古安那托利亞女神信仰的最早證據



進入早青銅時期(Early Bronze Age)
人們利用銅器鑄造出崇敬的聖獸的形象,如雄鹿、公牛等,銅鑄獸像被固定在旗杆上作爲宗教儀式上的祭器。

銅鑄雄鹿



西元前兩千年,亞述人進入西利西亞(Cilicia,古代安那托利亞往叙利亞的必經之地)與安那托利亞人進行貿易,當時留下許多以楔形文字刻寫的泥版文件,這是此地最早的文字紀錄。

加了封套的泥版文書



聖經裡曾多次出現以色列人與西臺人互動的事件,因爲佐證稀少,始終無法肯定謎樣的西臺帝國是否存在。
西元1834年,傳說中的帝國首都博阿茲柯伊(Bogazköy,今名Bogazkale)遺跡被法國學者發現,世人才逐漸認識這個失落的文明。

哈圖沙「國王門」的雕塑



埃及王后與西臺王后之間友好往來的書信



西臺帝國衰亡之後,安那托利亞一度陷入混亂,西元前1180年,弗裏吉亞人(Phrygian)崛起,接收原本屬于西臺人的疆域。弗裏吉亞的國王米達斯(Midas)是大名鼎鼎希臘神話中點石成金與驢耳朵的故事主角,恰巧呼應史實中關於他貪婪與愚蠢的傳聞。

弗裏吉亞墓穴裡發現的鑲嵌桌,構造複雜精巧



復原示意圖



弗裏吉亞造型的鋼盔



地母神傳到弗裏吉亞時代被稱做Kubaba或是Kybele(英文名稱為Cybele),形象多半爲著長袍的貴婦



故事是說不完的,其它的就隨意看吧...










以前人也挺有意思的....:D





蘇美爾王表中唯一的一位女性:Kubaba,屬於基什第三王朝









----------

走出博物館,現在的安卡拉是一個過去與現代交織而成的城市。

我住旅館的附近









尤利安之柱(Column of Julian / Jülyanus Sütunu)
建於公元362年,一般被認爲是爲了紀念羅馬皇帝尤利安來訪而修建的,柱高15米,在柱子的頂端部還裝飾了樹葉形的裝飾品











===== 土耳其國父紀念館─凱末爾陵墓(Anit Kabir) =====

走了許久,我來到了土耳其國父紀念館



Anit Kabir生于1881年,本名爲穆斯塔法·凱末爾(Mustafa Kemal),是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他出生在薩洛尼卡(今希臘境內),本是一個軍人,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解,在一戰時他表現出傑出的軍事能力,帶領土耳其國民運動並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獨立政府,打敗協約國所帶領的同盟軍隊,解放了當時的土耳其。

1922年11月1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了廢除蘇丹制的決議案。
1923年10月29日,為了消除土耳其政制的曖昧狀態,凱末爾向新選出的大國民議會提出了一項憲法修正案,正式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隨後當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國會向凱末爾賜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語「Ata」就是父親,「Atatürk」(阿塔蒂爾克,又譯阿塔圖(爾)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中文學術界在論述時習慣上仍稱為凱末爾。
1938年11月10日,凱末爾死於伊斯坦堡,隨後遺體送回安卡拉,爲了這位國家民族偉人,土耳其特別成立一個委員會建造一座宏偉的陵墓,1944年動工,在1953年逝世紀念日當天,遺體長眠在陵墓的地底下。


在我的認知裡,凱末爾之於土耳其,相當於孫中山之於中國





很有氣勢的陵墓





這是象徵性的石棺,真正的遺體長眠在地底下的密室中



戍衛兵



五點左右的禮兵



廣場另一端,土耳其第二任總統伊斯麥特·伊諾努(Ismet Inonu)的石棺,他也是當年凱末爾的革命夥伴







這裡有規模不小的博物館,裡頭有許多參展物品



凱末爾



赫然發現年輕時的老蔣...@@



許多元首都有寄,只是不解為什麼就愛送個人照...? =_="



還有許多藝術品





依陵墓的佔地規模,可以看得出土耳其人對他的一個崇敬



----------

在前往清真寺的途中,路過一個像麻將館的地方



看了好一陣子,還是不能理解這個玩法...@@"



===== 科札德佩清真寺(Kocatepe Camii) =====

在太陽日落前,我來到了科札德佩清真寺,這是中東地區最大的清真寺之一,1988年正式揭幕對外開放



該寺由主建築與附屬設施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爲3萬平方米。清真寺主建築從地面到穹頂的高度爲47.7米,有4座宣禮塔,各高88米



寺前有排隊的人龍,但不是要進清真寺的,我猜跟齋月有關



祈禱大廳,面積4020平方米



這一面是「方位」(應該是....)



懸吊在大廳中央的圓形玻璃照明燈,直徑5.5米,重達7噸



七噸,看起來是真有其事了....





夜晚的科札德佩清真寺



整個清真寺包括大廳外的庭院在內,總共可供2.4萬人同時做祈禱,大廳內有3面3層樓走廊是專供女穆斯林做祈禱用的。


----------

在要離開時已經八點了,路旁正在野餐的一家穆斯林跟我打招呼,就請我吃晚餐了....謝謝喔~@@"



===== 後 記 =====

這幾日的旅館免費早餐



現在是齋月期間,吃晚餐時間是八點,但七點半不到就一堆人先就定位了



他是Jela,每天早上在旅館幫忙準備早餐,這天他請我吃晚餐還有紅茶...@@



數日前的卡帕多細亞,四林給的鄉愁品~<(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