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截至2009年為止巴黎市人口超過223萬 ,都會區的人口逾1,200萬 ,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考古學家認為它在公元前4200年就已經是一個人類聚集處。
Paris一字源自古代高盧的一個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該部落於公元前3世紀於塞納河一帶聚居,有說Parisii的名字源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

公元前52年,巴黎地區被羅馬人征服。
公元358年,羅馬人在這裡建造了宮殿,這一年被視為巴黎建城的元年。羅馬人起初將該城命名為Lutetia,在公元400年前後改名巴黎。但是羅馬時期高盧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個小規模的定居點,而且集中在左岸。

公元508年,法蘭克人佔領了巴黎,國王克洛維一世將其定為墨洛溫王朝的首都,用木板在這裡建起了教堂和宮殿。
此時的法蘭克人國家不過是部落的聚合體,克洛維一世死後其王國被兒子們瓜分,巴黎很快又淪為地方性城市。此後的加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帝國的首都在亞琛等地,巴黎地區由「強者」羅貝爾統治。

9世紀,維京人入侵法國,並於845年進攻巴黎,迫使巴黎人在城島周圍建起了城牆。
公元888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胖子查理軟弱無能,在抵抗維京人進攻中享有盛譽的巴黎伯爵厄德(Odo)(羅貝爾之子)在由大領主們推選為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
公元987年,他的重孫於格•卡佩於加冕為法蘭西國王,開創了卡佩王朝,同時巴黎也首次成為法蘭西的首都。

11世紀開始,巴黎向塞納河右岸發展,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區建立了市場和道路。腓力二世(奧古斯都)建設了環繞巴黎的首座城牆,還拓寬了城市道路,建設公共噴泉,同時修建了羅浮宮。
1345年,巴黎遭到黑死病襲擊,並在百年戰爭中被英國和勃艮第軍隊佔領。
1356年,巴黎修建了第二道城牆。
1436年,查理七世收復了巴黎。

16世紀初,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周邊建造了眾多的城堡,半個世紀後凱瑟琳•德•美第奇王太后在城市中央修建了杜伊勒裡宮和花園,並將它與羅浮宮連接起來。
波旁王朝時期,巴黎繼續向四周發展,直到路易十四興建凡爾賽宮,並將宮廷和行政機構遷往那裡。此時的巴黎環境骯髒,道路曲折,街道狹窄,房屋稠密,且多為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紀城市,擁有近50萬人口和25000座房屋。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
作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換,路易十五廣場被更名為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被更名為「理性堂」,傑出的哥德式建築聖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廣場的路易十四銅像、新橋的亨利四世銅像和巴黎其他各處的國王銅像被推翻。
大革命結束後,拿破崙對巴黎進行了新的擴建工作,興建了巴黎凱旋門和羅浮宮的南北兩翼,整修了塞納河兩岸,疏浚河道,並修建了大批古典主義的宮殿、大廈、公寓。

此後的巴黎歷經反法同盟佔領、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拿破崙三世時期時,自中世紀沿革而成的市街風貌及古老狹隘的城市動線已不符合十九世紀西方對於一國之都的期待及需求。
1859年,拿破崙三世任命塞納大省省長、巴黎警察局長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負責巴黎的大規模城市改造。
奧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牆,建設環城路,在舊城區開闢出許多筆直的林蔭大道,並建設了眾多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公園、住宅區、醫院、火車站、圖書館、學校,以及公共噴泉和街心雕塑,還利用巴黎地下縱橫交錯的舊石礦建造了城市給排水系統,但他也拆掉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產和文物,對巴黎舊城的破壞一直存在歷史爭議。
奧斯曼男爵在沒有提供暫時住所的情況下拆除巴黎市區所有貧民區,將貧民全趕到城外,另外為避免革命再起,將許多運河地下化,讓軍方嘹望塔無死角,使反抗人士無法躲在河堤開槍與政府軍對抗。

1870年普法戰爭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間,巴黎再一次遭到戰爭的破壞,巴黎公社在面臨失敗時於1871年5月24日放火燒燬了巴黎的眾多主要建築,此後巴黎經歷了第二次大規模發展時期。

1889年,作為法國大革命一百週年紀念,同時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修建了埃菲爾鐵塔。
1900年,為迎接世界博覽會,巴黎修建了巴黎地鐵,同時建造了大皇宮和小皇宮。

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都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但是在二戰期間被德軍佔領。
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經下令徹底摧毀這座城市,但這個命令沒有被執行。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

戰後巴黎繼續向四周發展,到1970年代停止盲目擴張,改為發展郊區衛星城。
70年代末開始,在巴黎西郊的上賽納省(Hauts de Seine)建設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務區(CBD)。


地圖上的巴黎



========================================

巴黎,無人不知的城市。

剛抵達巴黎是早上六點半,開始徒步,尋找住宿的過程是辛苦的,因為背包很重,地圖的短短幾公分要走好久。
想找到便宜的床位不容易,尤其是周末,通常都被預定光了,這對沒電話又沒信用卡的我來說是個考驗(這問題也發生在未來的倫敦),所幸天無絕人之路,一個上午過後,總有那麼一兩家還有床。

巴黎有想看的東西,無論室外或是室內。

巴黎的第一印象



蒙馬特看到的巴黎市,右邊的高樓是蒙帕納斯大樓


----------

這一篇是「室外」,所以先看一下巴黎市區



起點是羅浮宮(下一篇才會進去)



流貫巴黎的「塞納河」(Seine)



課本裡常提到的塞納河,隨著時間流逝也慢慢忘記它流經巴黎,但是「左岸咖啡」這個名詞我想大家應該都會記得。

塞納河把巴黎切分成南北兩部份,依水流方向,以北稱為「右岸」,以南就被稱為「左岸(The Left Bank)」,左岸有較多的學院及文化教育機構,因此年輕人居多,消費較便宜,「左岸咖啡」,指的就是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

所以「左岸」的涵意就帶有點章顯著文化品味的意識形態



橋上的畫家



----------

今天算蠻熱的,但有不少人在曬太陽



=====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

這裡是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這個廣場寫滿了法國的歷史



1755年,廣場由Ange-Jacques Gabriel設計。
1763年,以當時的國王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Place Louis XV)。
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廣場也改名革命廣場(法文:Place de la Révolution)。
當時貴族階層和資產階級成員接受款待,在格列夫廣場(Place de Grève)觀看宣判有罪的囚犯活著被肢解,新的革命政府在革命廣場立起了斷頭台,斷頭台前經常聚集著喝彩的人群。1793年1月21日,第一位名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廣場被處決,之後陸續有不少名人貴族在這裡被推上斷頭台。
斷頭台在恐怖統治期間最為繁忙,1794年夏天,在一個月內處死了超過1,300人。
一年後,當革命變得較為溫和時,從廣場上移走了斷頭台。
1795-1799年的督政府時期,這座廣場更名為協和廣場,作為在法國革命的混亂之後表示出的民族和解的姿態。

所以這是一點也不「協和」的協和廣場



立在廣場上的方尖碑,這是十九世紀埃及政府送給法國的兩個方尖碑之一



方尖碑原本立於路克索神廟的入口,假如忘記的話請參考「2011.06.24埃及-路克索 Luxor(東)」。

1829年,鄂圖曼帝國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把3300年的路克索方尖碑送給法國,方尖碑在1833年12月21日抵達巴黎,三年之後,1836年10月25日,法王路易菲利浦將它豎立在協和廣場的中央。
1998年,因為方尖碑沒有原始尖頂(據說是西元前六世紀被偷),法國政府在方尖碑的頂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頂。

方尖碑高23米,重250公噸,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運送它很不容易,所以在基座有圖解運送的機械裝置



當初贈送兩個,另一個仍留在埃及,因為以當時的技術來說不能運到,1990年代,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把第二個方尖碑歸還給埃及政府。


===== 香榭麗舍大道(Champs-Élysées) =====

香榭麗舍大道(可以看到盡頭就是凱旋門)



香榭麗舍大道被譽為巴黎最美麗的街道。(雖然在我看來是還好啦...@@)
「香榭麗舍」原意是希臘神話中聖人及英雄靈魂居住的冥界(Elysium),Champ是獲勝者的意思。

17世紀,凡爾賽城堡的法國風景畫家勒•諾特於1640年請人在羅浮宮和杜伊勒里宮的延長線上種下了一排樹
當時香榭麗舍大道還只是一個還未城市化的區域中心的一個長長的散步場所



半個世紀以後,它的西部通過目前巴黎的 la Grande Armee 大街以及納伊的戴高樂大街延伸到了塞納河,但是不久之後,Fermiers Generaux 牆又重新把它界定在星形廣場。

1828年開始,巴黎市政府對它進行了修整,建成了最早的人行道。
1838年,建築師Jacques Hittorff 對香榭麗舍大道加以規劃,包括如今依然保存的路燈。
1860年,大道上的商家組成了香榭麗舍委員會,委員會的主旨是要維持大道的名聲及形象。
為了達到主旨,委員會會監督地方政府調查商家的裝潢(照明、室內外裝飾等等)還有商業活動(這裡的營業時間可以不受限制而比法國其他地方都長),委員會也有責任幫助新店家融入,同時確定這些店家符合大道的形象。

排隊中的精品店



香榭大道中間的一條分道,也是有許多高級商店與場所的「蒙田大街」Avenue Montaigne





維基有標註這一家 Harry Winston,在2008年被打劫了8000萬歐元的鑽戒項鏈和高檔手錶(.....當我隨意聊聊)



..........Porsche 保時捷...@@"





===== 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

大道末端是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 de Gaulle),這裡是十二條主要道路的交匯點,中間的就是「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巴黎凱旋門又叫雄獅凱旋門,寬44.82米,高49.54米,厚22.21米,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

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敗了俄奧聯軍,法國的國威達到史無前例的頂峰。
為了炫耀國力並慶祝戰爭的勝利,在1806年2月12日拿破崙宣布在星形廣場(今戴高樂廣場)興建「一道偉大的雕塑」,迎接日後凱旋而歸的法軍將士。

之後拿破崙被推翻,凱旋門工程中途輟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後工程才得以繼續,1836年7月2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無名烈士墓,位在凱旋門正下方,據說其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戰士
墓誌刻著:「這裏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



門內刻有隨拿破崙遠征的386名將軍和96場勝戰的名字



在凱旋門兩面門墩的牆面上,有4組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主題分別如下:

「出征」(Le Depart de 1792)
雕塑又名「馬賽曲」,描述1792年隨著自由女神前去Strasbourg支援的馬賽志願軍,進入巴黎時高唱軍歌馬賽曲的場景



「勝利」(Le Triomphe de 1810)



「抵抗」(La Resistance de 1814)



「和平」(La Paix de 1815)



這個凱旋門,無疑是法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由盛轉衰?)



===== 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

這應該是巴黎最著名的地標了,「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得名於它的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總高324米。

艾菲爾鐵塔從1887年1月26日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隻鉚釘。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曾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紐約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現。



站在底部,我只能稱其「壯觀」







側邊有上塔的電梯



價目表(2011年)



設計者艾菲爾的半身像



親眼見到就已足夠,上不上塔就非我執著



這就是巴黎的艾菲爾鐵塔



===== 戰神廣場(Champ de Mars) =====

緊連艾菲爾鐵塔,這裡被稱為「戰神廣場」(遠端的大樓是蒙帕納斯大樓)



最末端有個和平門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文字寫著「和平」





===== 亞歷山大三世橋、榮軍院、蒙帕納斯大樓 =====

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普遍被認為是巴黎最華麗的橋







榮軍院(Les Invalides),全稱為榮譽軍人院,拿破崙的墓就在裡面(沒進去....)



開水溝蓋玩笑?@@



蒙帕納斯大樓(Maine-Montparnasse Tower),巴黎市中心唯一一幢辦公摩天大樓,在1973年完成,高210米,59層樓,是全法國最高以及歐盟國家中第九高的摩天大樓



===== 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

最後的是「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的故事發生地







另一面



傳聞這裡有「聖物」,可惜沒能親眼目睹



在教堂前的地面,有個特殊的標記



這是〝原點〞(Point Zéro),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



1991年,「巴黎聖母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登錄名稱:蘭斯的聖母主教座堂,原聖勒彌隱修院和塔烏宮
       Cathedral of Notre-Dame, Former Abbey of Saint-Remi and Palace of Tau, Reims
  評定標準:(1) 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2) 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4) 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夜晚的聖母院



夜晚的塞納河



===== 蒙馬特(Montmartre) =====

最後的最後看一下蒙馬特。
蒙馬特是一個區域的名稱,位於法國巴黎市十八區的一座130公尺高的山丘,這裡也曾多次出現在電影的場景中,例如《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或2001年的美國電影《紅磨坊》。

這裡就不細說了。


紅磨坊(Moulin Rouge)





看海報應該就能瞭解























聖心教堂





這裡是巴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