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藍毗尼(梵語:लुम्बिनी,Lumbini),位於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的邊境上,《法顯傳》稱藍毗尼為「論民國」,玄奘《大唐西域記》稱「臘伐尼林」。

公元前623年,相傳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因此成為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635年,玄奘來到了藍毗尼,親見阿育王石柱。

1896年,印度考古學家穆吉克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在藍毗尼挖掘出一根阿育王石柱。
1967年,緬甸籍的聯合國秘書長到藍毗尼訪問,向當時的尼泊爾國王提出,以摩耶夫人祠和阿育王石柱爲中心,修建一座〝聖園〞。
1968年,尼泊爾政府對藍毗尼進行復原工程,中國政府在藍毗尼建造兩座佛寺。

1997年,藍毗尼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登錄名稱:藍毗尼園 Lumbini, the Birthplace of the Lord Buddha
  評定標準:(3) 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6) 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

----------
佛教四大聖地,也稱四大追思地
 ◎ 佛出生地 -- 藍毗尼園(梵語:Lumbinī):釋迦牟尼出生地
 ◎ 佛開悟地 -- 菩提伽耶(Buddha-gayā):釋迦牟尼成道處
 ◎ 初轉法輪 -- 鹿野苑(Saraṅga-nāthá):釋迦牟尼初轉法輪處
 ◎ 佛涅槃處 -- 拘屍那揭羅(Kuśi-nagara)娑羅雙樹:釋迦牟尼佛涅槃處
四大神蹟地
 ◎ 降伏外道 -- 舍衛城(Srāvastī):釋迦牟尼降伏外道處
 ◎ 忉利天下 -- 桑伽施(Sankasia)/曲女城(Kannauj):釋迦牟尼自忉利天臨降處
 ◎ 降伏醉象 -- 王舍城(Rāja-gṛha):釋迦牟尼度化處
 ◎ 群猴獻蜜 -- 毗舍離(Vaiśālī):釋迦牟尼宣告將捨壽處

以上八個地方統稱為佛教八大聖地,是釋迦牟尼生活過的八個地方,佛教的主要宗派都把這些地方看作聖地。
----------

藍毗尼的位置,在印尼邊境上



Google map 放大後,可以清楚的看到長方形的聖園



========================================

在前往藍毗尼之前發生了些小插曲。

起床後感覺很宿醉(昨晚的洋酒喝多了),一早就跟某間旅舍的老闆周旋(車票是跟他訂的),他不老實,事實上爭論的就是不算多的計程車費罷了。

宿醉的感覺還是頭一回,不太好受(我偏愛白酒,洋酒不太適合我),地圖上看上去不會超過兩百公里的距離,車子卻跑了八個多小時,這過程中我要用盡全力的坐車,試著讓自己好過一點,但旁邊似乎有人比我更水深火熱(笑)。

先是抵達了Bhairahawa,再來轉個車,最後抵達了藍毗尼已經是快六點了。


Bhairahawa 前往藍毗尼的公車上



抵達聖園外面的街道上,一些大叔過來推銷住宿的,聽來不錯,可惜我們已經打算住在「韓國寺」了。

在聖園裡面有世界各佛教大國所建的寺廟,「韓國寺」顧名思義就是韓國所立的寺,那為什麼指定它呢?....嗯,每一個寺廟招待外賓的規則各有不同,在加爾各答時,紅囍跟我推薦了韓國寺,油瓶的旅遊書也提到韓國寺,假如矛頭都指向同一個地方,僅管去就是了。

大門的守衛管我們要門票,讓我回想起紅囍似乎曾經告訴我些什麼,本能般的跟守衛說:「We want live in Korea temple.」
守衛跟售票的嘀咕嘀咕,之後就讓我們進去了,我也感到有點意外,不知是因為住韓國寺讓我們進去呢,還是因為過兩天要舉行大典(後面會講到)?不管了,總之我們進到園區裡了....。


藍毗尼園區東邊的大門



太陽慢慢的下山了



聖園裡頭很大,剛進來沒什麼方向感,到了中心區遇見了一個小伙子,問我們需不需要帶路?
小伙子英文不錯,直接就問我們是不是要到韓國寺?看來韓國寺確實是熱門的留宿處。

後來知道,這小伙子是這裡頭一間小小商店的伙計,他幫我們帶路不是要圖什麼,只是希望有機會我們能光顧一下他的小店,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有點過多的提防了。
走著走著,在太陽下山僅餘的微微暮色之前,我們抵達了韓國寺。


說房價就有失大體了,這裡要說是捐獻(donation)。
管事的大哥告訴我們一日床位是多少奉獻,最後要離開時投入捐獻箱即可。
看著那價錢的數字,我已經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留宿的遊客了,更何況還包三餐,真的是很照顧眾生呀,我佛慈悲....@@"。


----------

韓國寺算是蠻有特色的佛寺,偌大的場地上除了大殿之外,還有宿舍樓等建築。


韓國寺的大殿



登上大殿,可以鳥瞰韓國寺周圍



韓國寺的對面是中華寺



留宿樓的走廊



供養(三餐)的時間表



一些穿著或其它規定



吃飯時間,排隊盛取供養



很豐盛,感謝佛的好生之德(韓國醬菜、大醬湯、麥茶....等)



即使平常時後,我也常到餐廳裡裝麥茶喝



請看真切一點,是在刷餐盤....



在韓國寺的日子裡,我基本上三餐都會報到,偶爾早餐太早會直接吃中餐。

另外雖然常停電、有點熱、還有蚊子常常鑽進蚊帳裡...等等(夏天嘛),其它就沒有太多問題了,基本上還算悠閒。


----------

1978年開始,在聯合國和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的規畫下,進行了「藍毗尼釋尊誕生地聖域計畫」,在這個寧靜的村莊建造了一個面積遼闊的公園。佛祖在此地誕生故佛教徒稱之爲「聖園」,佔地8平方公里,中國、尼泊爾、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緬甸等國都在此建了寺廟。


聖園的中心位置,點燃著象徵世界和平的「永恆之火」



往前延伸的低槽有著小橋,原本的設計應該是要注入水變成池塘的吧?



東西兩側有小路通往各國的寺廟,這是西側的指示牌,其中韓國寺跟中華寺都是在這一側



在韓國寺對面的中華寺



裡頭的走廊



大殿中的佛



在聖園的東邊那側,緬甸寺



緬甸寺採用〝仰光大金塔〞的造型,有著鮮明的國家特色(〝仰光〞是緬甸的首都)



不知涵義的佛柱



另外還有許多國家的佛寺,雖然我們也逛了,但我就沒怎麼拍照了,可能因為我不是為此而來的吧。

畢竟我還是想在那個國度感受著那個特色,像世界博覽會那樣子....我興趣就不大了。
有興趣的客倌們可以自行前來~@@


----------

聖園裡的南半部,有四個半彎形的池塘,圍繞著聖園最重要的建築 ─「摩耶夫人寺」



摩耶夫人寺是我此行的目的,這天下午利用空檔一個人過來逛的,這樣子不錯,可以比較專心。

話說幾天前剛到聖園時,帶路的商店伙計告訴我們,過兩天園區裡是佛的生日,會很熱鬧。
佛誕?我有點驚喜,據我所知佛誕在每個國家日期會略有不同,尼泊爾的佛誕日我也不知道是何時,就這樣意外的碰上了。

嗯,緣份....?


是佛誕的前一天,很多人在清潔地板與裝飾環境(不知道是不是佛誕的關係,沒有人過問門票什麼的,讓我逛得很自在....)



世界遺產碑



「摩耶夫人寺」,寺應該是指內裡的遺跡,平常上面應該沒有彩帶裝飾物



摩耶夫人是釋迦牟尼(佛陀)的母親,在佛經中被尊稱為摩訶摩耶,摩耶在梵語和巴利語中意為幻化。

傳說,摩耶夫人和淨飯王結婚後20年沒有生育,某一天,摩訶夫人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左肋,從而懷孕了。
在懷胎十月後,按照當時的習俗回娘家待產,於藍毗尼園停留。
在園中,她舉手攀一根樹枝休息的時候〈一說無憂樹,一說娑羅樹〉,釋迦牟尼即從她的右肋而出。

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出生七天後去世,升入忉利天,釋迦牟尼遂由她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撫養。


進這裡頭要脫鞋子,裡面是當時建築的遺跡,中間有一塊用防彈玻璃保護著的石板,標示著佛陀確切出生地
(石板就在遊客聚集的那邊,沒近照,因為這裡頭禁止拍照....@@)



釋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
原名是〝喬達摩‧悉達多〞(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古印度釋迦族人。釋迦族自稱為印度甘蔗王(巴利文:okkāka)族的後裔,與《羅摩衍那》的主角羅摩同出一系,屬剎帝利(四大種姓中第二個種姓),為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

「喬達摩」(Gautama,或譯〝瞿曇〞),傳統上認為是釋迦牟尼的氏族名稱,即釋迦族祖先的姓氏。
「悉達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吉財」、「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薩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arthasiddha),意為「意義成就」或「一切義成」。

「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文」、「仁」、「寂默」,所以漢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
大乘佛教對他又有不同的尊稱,如《華嚴經》中又稱他為「毗盧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
依照印度教說法,釋迦牟尼是毗濕奴化身。

摩訶夫人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左肋後,把這件事奏告她的國王丈夫,於是國王召集了64名顯赫的印度教僧侶,賜衣食給他們,叫他們解釋這夢。他們的回答是:
「王上不必憂慮!……你將會有一個兒子,他如果繼續在家裏生活,就會成為普世的君主,但如果他厭世出家,就會成為佛陀,驅散罪孽的雲霧和這個世界的愚昧。」

雖然淨飯王給予太子充裕的物質享受,但是最終喬達摩‧悉達多還是出家了,最後成為了佛陀。
太子成爲佛陀後,爲了報答母恩,曾于桑伽施(Sankisa,佛陀八大聖地之一)在禪定中昇天為母說法,而佛陀涅槃之際,也向從天而降前來哀悼的摩耶夫人留下法語:「世間苦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在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著十六個大國,都是君主制國家,釋迦族統治的是東北邊緣四小國之一的〝迦毗羅衛國〞,採取共和制,以憍薩羅(Kosāla)為宗主國。
後來迦毗羅衛國受到憍薩羅國的流離王侵略而亡國,整個部落也遭到滅族的命運。


「摩耶夫人寺」旁有個長方形的水池,這是聖水池(Sacred Pond)



據說摩耶夫人生産前,和佛陀出生後,都在這個聖水池沐浴過



聖水池旁,一個掛了諸多旗幟的菩提樹



菩提樹下



一個人的時候,我有很多的時間去思考。我盤坐在樹下,想著一些事,一些佛告訴我的事....


當初準備資料到這一段落時,我一直在認識著佛的生平、歷史背景...及佛義,我想知道佛在當時作了什麼想法,佛義深,我想到的肯定只是粗淺的一面罷了。
不過這兒是藍毗尼,是佛的出生地,或許到了〝菩提伽耶〞再聊些什麼吧....。


摩耶夫人寺周圍的一些僧院遺跡,據說這些僧院早在玄奘大師前來此地的時候就已經荒廢了







摩耶夫人寺另一側,「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



不過我先講一個東西,看到上面照片下方的旗子嗎?
各位應該有發現從進門開始就一直有看到這個旗子,這是〝國際佛教旗〞(請逆時針打橫看)。

「國際佛教旗」又稱佛教旗、佛旗,是全世界佛教信眾共通的旗幟和佛教的標誌。
1880年,佛教旗由一位美國新聞記者亨利·斯太爾·奧爾科特設計;
1885年,在斯里蘭卡作為信仰與和平的象徵第一次正式使用;
1951年,世界佛教友誼會在斯里蘭卡成立,將五色旗定為會旗,之後逐漸為全世界佛教信眾所認可,五色旗遂成為佛教世界共同標誌。

佛教旗由藍、黃、紅、白、橙五彩色條組成,五色條在旗杆一側縱向延伸,在另一側橫向延伸。
一說五色源出於南傳佛教所稱釋迦牟尼得道時放六色佛光,為藍、黃、紅、白、橙和前五色光的混合色光;另一種說法指此五色為佛陀渡化天、人、畜生、餓鬼和地獄五道時所放射的光芒。

五色還有各自的代表含義:
  藍色 ─ 代表慈悲,和平
  黃色 ─ 代表中道了義,離於空有,究竟徹底
  紅色 ─ 代表成就福慧,莊嚴吉祥
  白色 ─ 代表清淨解脫,法爾如是
  橙色 ─ 代表佛法的本質,是從智慧莊嚴而成
  五色橫向延伸 ─ 代表真如不二之義


回到阿育王石柱,或許我該說一下阿育王是誰....


阿育王(梵語:अशोक Ashoka,約前304年-前232年):
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頻頭娑羅王之子,當時的孔雀王朝統治著整個印度次大陸。

據佛經記載,公元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 ,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與其兄蘇深摩爭奪王位取勝,並把王族政敵全部殺死,在統治初期被認為是一個暴君。
大約前261年,阿育王征服羯陵伽國,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據說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不久後阿育王篤信佛教,停止武力擴張,而採用佛法征服。
但初期沒有完全改變暴力與專制,他曾將數以萬計的分那婆陀那國的拜偶像外道屠殺,而且阿育王的老師也被當作是外道屠殺了,於是阿育王再度後悔了。

之後的他再沒有迫害其它教派的具體記載,相反的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所以後來的人都認為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暴力主義。最後,阿育王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

據傳說,阿育王在位期間共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華氏城由帝須長老舉行第三次佛教結集,使佛教成為了印度全國性的宗教。他向周邊國家派出許多傳教團,使佛教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錫蘭傳教,使斯里蘭卡至今都是南傳佛教的中心。
(依照語言學家季羨林的考據,阿育王所傳播的佛教只限於上座部派別。)


阿育王為了推廣佛教,並為了要求人們遵守理法,在國內建立了許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諭,稱為「法敕」


法敕多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為人誠實等,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稱為「天佑慈祥王」。

柱上的阿育王親筆敕文,大意是說:
「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親自來地朝拜,因為這裡是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一塊石上刻著一個形像,並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藍毗尼村成為宗教的免稅地,只須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為稅賦。」


據玄奘記載,石柱「上作馬像」,「後爲惡龍霹靂,其柱中折撲地」,意思是原本石柱頂上有一個馬像,但是在玄奘大師當時到這裡的時候馬像也早已經斷落於地了。

到了第13世紀,佛教在印度已經差不多消失了。

1896年,這個石柱被考古學家發現,高約6米,直徑45公分,柱頭馬像已遺失,柱體有裂縫一道,推測是雷擊造成的。

柱旁放置的不知何物,應該是一起被挖掘出來的東西吧?



好了,介紹到這裡算是差不多了,摩耶夫人寺告一個段落,接下來到四周去逛逛吧。


摩耶夫人寺附近的另一間佛寺



佛陀出世的形象



佛寺內的壁畫,描繪的是「六道」



一個看板介紹著藍毗尼,中間的是長方形的聖園地圖,右上角那位應該就是那位日本的設計者



落日時的水塘



一些當地人在這裡休憩



----------

當天太陽快下山時,突然天生異象



狂風大作,遠方日落的餘暉在雲堆裡顯得不自然



為佛誕而裝飾的燈籠也被吹得飛起或掉落



不久後,下起傾盆大雨....



入夜後,雨停了,我到大殿晃晃,有許多人在這裡頌經坐禪....





----------

今天是佛誕日,同時也是我們離開的日子,倒不是對佛誕日沒興趣(她們可能是沒興趣),而是覺得這樣子就可以了。
接下來她們要回到加德滿都,再進西藏,一路返回家鄉去,而我要繼續往南回到印度,繼續我的旅行,這好一陣子的渡假算是結束了。


早上六點左右,寺內的早餐



吃完早餐回到房間取行李,接著要到大門口去坐車。


東門外賣車票的地方



好奇看著我們的小女孩



喔,我只是來送行的,我的車也不是在這裡坐~@@。

雖然這幾天常被某某油瓶氣到,但是還是感謝兩位陪我好一陣子,讓我的休息一點也不無聊~
油瓶,不要再油瓶了;阿微,接下來妳辛苦了,那麼兩位掰掰呀~<( ̄︶ ̄)/


目送他們離開後,我就可以順道回去看一下佛誕了....



園區裡果然很多人前來慶祝佛誕







「摩耶夫人寺」前的一輛禮車....@@











很多人要進摩耶夫人寺裡頭參拜石板,所以擺了一地拖鞋....



.......日本捐贈的消防車?



----------

中華寺前也有許多小販





----------

收拾好行李,輪到我準備離開了。

投捐獻箱時(留宿的奉獻),投了幾張大面額的,接著沒零錢了,還差幾百塊,於是到外頭想把大張的換開(不捨得是因為我還需要那些錢過到印度去...@@)。
當我在外頭想辦法換錢時,其中一位管事的老兄出來閒晃,看到我在苦惱(在印度或尼泊爾要換開錢都是一個大問題),他淡淡的跟我說:「沒關係啦,走吧~」......真是我佛慈悲,謝謝了....@@。

我背著我的背包,開始出發了。


韓國寺出來的轉角,前面那個草屋就是我說的小小商店伙計工作的地方



給信徒們的餐盒的盒蓋.....(沒領到,好可惜)



坐上公車,要先前往 Bhairahawa



我在 Bhairahawa 的午餐



坐這個車到口岸



Immigration office,在這裡蓋出境章



這邊的是尼泊爾,對面的門就是印度了



一樣的,再寫就撈過界了,所以尼泊爾到這邊算告一段落了。

現在已經是真正的夏天了,很熱,很快就可以體會到了,我很努力的在過日子呀.....。
佛的故事也還沒有說完,也說不完,再說吧,總之先這樣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