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倫敦是英格蘭和英國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也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倫敦歷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最早是凱爾特人的一個城鎮,直到公元43年左右,羅馬人入侵,於公元50年倫敦作為泰晤士河畔的一個港口,被命名為 Londinium。
Londinium作為一個平民城鎮被建立起來,羅馬帝國時期只有相當小的面積,大約相當於現在倫敦市區的海德公園。

公元2世紀,Londinium 進入其發展的高峰,取代加牧羅頓南姆(Camulodunum)成為羅馬治下不列顛的首府,人口約6萬人,擁有大量重要的公共建築,包括一座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神殿,寺廟,浴池,露天劇場和一個大城堡。
公元4世紀,由於政治的不穩定和經濟衰退,Londinium逐漸衰落。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逐漸衰落,公元410年羅馬對不列顛的佔領宣告結束,在此之後 Londinium 也迅速衰落,並在這一世紀末幾乎被遺棄。
公元7世紀,羅馬帝國滅亡,Londinium遭棄城,撒克遜人於今Aldwych以西1英里處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鎮。

公元9至10世紀,羅馬倫敦老城才再次恢復人煙。倫敦逐漸地發展、擴大,吸收了附近的村莊、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擴散。

17世紀,倫敦已經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歐洲最大的都市。
1666年,倫敦大火災毀壞了倫敦城內大部分的建築(但死於這場大火的只有20多人),大火後的倫敦又立即開始了10年間的重建,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的標誌性建築都是在此期間開始動工的。

1801年到20世紀初,倫敦作為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的首都,在其政治、經濟、人文文化、科技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1837年-1901年(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經歷了大規模的發展,世界上第一條地鐵開通,公共汽車的營運,以及聯繫四方的鐵路線,使倫敦的市容與交通面貌一新。

世界大戰期間,倫敦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期間超過3萬的倫敦市民喪生,大部分建築遭到破壞。

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 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 Smoke),倫敦並由此得名「霧都」。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淨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倫敦的空氣質量因此得到明顯改觀。

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由於倫敦的重建未經統一規劃,造成今日建築格局的多樣化,並成為當今倫敦的獨特之處。


地圖上的倫敦



========================================

倫敦是世界級的城市之一,但從未獲得英國城市地位,所以正式來說算不上是城市(其心臟地帶倫敦市和西敏市才是城市)。18世紀起,她一直扮演著左右世界的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一般人都誤以為她是一座城市。

真正的「倫敦市」面積約1平方英里,是極重要的商業與金融中心,在大英帝國時期就是以此地掌控著全世界的脈絡,左右著世界的經濟。
現在,以此「平方英里」為中心點,再加上周圍含西敏市等32個倫敦自治市,整個組成所謂的「大倫敦」,就是我們概念上的「倫敦」了。

倫敦市和其他區市的交界處還保持着自中世紀起就有的界限,舊城門原址和其他重要通道立有倫敦市的標誌──龍的塑像。

龍的塑像





話說倫敦

很大,真的很大,跟巴黎不相上下,走得我好累~
接下來的介紹不會太詳細,提到的也不會是那麼嚴格定義的倫敦....。

----------

倫敦街頭







很有感覺的電話亭



倫敦的綠地很多,這是市區最大的海德公園



行人自行車分道明確



停止騎馬?@@"



----------

附上倫敦對照圖



===== 倫敦塔橋(Tower Bridge) =====

橫跨在泰晤士河之上,傳說中的「倫敦塔橋」,一向聞名已久了



倫敦塔橋是因為〝倫敦塔〞在附近而得名,倫敦塔等一下路過會看到。

19世紀下半葉,隨著倫敦經濟發展,城市東部需要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橋樑,但這座橋不能是傳統的橋,因為當時的碼頭在其內側,假如橋太低的話船就無法開到碼頭。
1870年,泰晤士河下一條人行地道開通,但它依然無法取代一座新的橋樑的需要。
1876年,一個特別委員會成立,來討論這個過河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此後的討論卻拖延了許多時間和導致了很多激烈的辯論,最後這個委員會於1884年決定採用霍拉斯•瓊斯的方案。

瓊斯的設計是一座244米長的開啟橋,橋有兩個橋塔,每個塔高65米,橋的中部長61米,分為兩扇,每扇可以豎起到83度來讓河流交通通過。
兩扇橋段各重上千噸,軸位於它們的重心上,來減小它們起升時所需要的力,它們可以在一分鐘內升起。今天橋是用電動機來升降的,而最初的升降裝置是液壓的,為此有六個水庫來產生高壓水,蒸汽機把水從水庫泵入液壓裝置。







據資料顯示,兩扇橋板每年約升降500次

看這樣子應該是可以升的.....



這是「倫敦塔」(Tower of London),位在倫敦塔橋旁邊



倫敦塔的官方名稱是「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將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後一位統治者已是幾世紀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
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刑場、公共檔案辦公室、天文台、避難所和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詳細就不多介紹了(因為沒進去)。

1988年,「倫敦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登錄名稱: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評定標準:(2) 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4) 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
回到大橋的話題,還記得一首歌嗎?倫敦大橋垮下來垮下來的那首歌,大橋指的是倫敦塔橋嗎?答案是否定的。

真正的「倫敦橋」位於倫敦塔橋的上游一點,就是眼前這一座
這座橋在1750前是越過泰晤士河的唯一橋樑,也是倫敦歷史最悠久的一座橋



在近2000年來一直有不同的橋出現在倫敦橋的位置上。

第一座跨泰晤士河的橋是木橋,由羅馬人在50年左右搭的,因為這個位置的河夠窄,也夠深,所以可以搭橋。羅馬人撤離英國之後,這座橋逐漸失修,但是在1014年前重新修建或修理完好。
1014年,英國國王Ethelred抵抗入侵的丹麥人斯韋恩王Svein Haraldsson時下令燒毀這座橋,這次摧毀很可能是知名的童謠「倫敦橋要倒了」中描述的故事。
重建的倫敦橋在1091年被暴風雨摧毀,再次重建,於1136年燒毀。
1136年後,Peter de Colechurch提議興建石橋以取代先前木橋,在額外抽取稅項提供經費下,石橋於亨利二世任內開始興建,在1209年約翰王任內完成,為時33年。
由於約翰王允許橋上建設建築物,因此當時橋上擠滿房屋,甚至包括教堂,二十六呎的橋面擠到只剩下六呎通道供來往交通。當時有過二百商戶營業,不少人來此購物,因為有遮蔽和由於實施宵禁不少人認為在橋上較安全。
當時橋上形成了一個自成一的社群,最大威脅是火災和擁擠引起墮海事件。
1212年,一次可能是早期最嚴重倫敦大火,由於火頭同時兩端燃起,人群無法逃生,三千人遇難。
1633年,另一場大火令橋北端三分之一燒毀。1722年由於交通擠塞太嚴重市長下令所有交通工具靠單邊出入,這相信是英國行車靠左慣例開始。
18世紀末期,橋已不能發揮原來作用,在1824到1831年期新橋建成,而舊橋一直同時使用直至落成為止。


倫敦橋要倒了,原文歌詞: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 西敏宮&大笨鐘(Palace of Westminster & Big Ben) =====

眼前的是西敏宮,右側的是大笨鐘



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初建於中世紀時期。
由於西敏宮泰晤士河畔的獨特位置,就成為一處戰略要地,西敏宮在中世紀是王室的主要居住地。後來的議會,也就是王家委員會(Curia Regis)設於西敏廳(儘管委員會會隨國王起居而改移它處)

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



大笨鐘(Big Ben,即西敏宮鐘塔)



假如問我為什麼要來英國,說是想來看看大笨鐘一眼也算差不多,此時此刻我很感動....

鐘樓高95公尺,鐘直徑9英尺,重13.5噸,每15分鐘響一次。

大笨鐘(Big Ben)的命名來源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稱大笨鐘的名字來自於班傑明•豪爾爵士。
大鐘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國最大的鐘,塔起碼有320英尺高(約合97.5公尺),分針有14英尺長(約合4.27公尺),大本鐘用人工發條,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芒,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
每年的夏季與冬天時間轉換時會把鐘停止,進行零件的修補、交換,鐘的調音等。
大笨鐘的可靠性毋庸置疑,自從建成,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官員每天兩次派人校對此鐘,不過有一次它把時間報錯了,因為一名在大笨鐘上作業的油漆粉刷工在鐘面上掛了一個油漆桶,把鐘弄慢了。


泰晤士河景致,左側的「倫敦眼」(London Eye,摩天輪的名稱),右側的大笨鐘




=====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

這裡是「白金漢宮」



簡單說,這是王室建築,女王平常在白金漢宮工作,詳細就不介紹了(沒進去)



1703年至1705年,白金漢公爵在此建造了白金漢府邸,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築



很有特色的英國衛兵



===== 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國王十字火車站(St Pancras & 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

「聖潘克拉斯火車站」(St Pancras railway station),相當華麗,路過順便介紹



時值2011年,因為2012的倫敦奧運,裡頭開始有佈置





接下來才主要是想介紹的東西

聖潘克拉斯火車站的對面,這裡是「國王十字火車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這裡是很忙祿的車站



為什麼會來這裡?那是因為傳說中的「9¾站台」。

《哈利·波特》裡,國王十字車站是霍格華茲特快列車的始發站,列車所使用的是隱藏的9¾站台,9號站台和10號站台之間的分隔牆。

依著9、10月台的方向找,就會找到指引告示,因為電影裡的月台不在這裡



然後看到第二個告示,會說月台移到外面去了,請哈利波特的粉絲都到外頭去



這是車站外,一個供遊客拍照的角落



其實這個設置原本是在裡頭,只是遊客太多,給車站帶來了困擾,所以才移到這外面來



假貨不重要,我要看的是真貨....



真正的拍攝月台是4、5月台之間
當初羅琳也是想寫這個月台,只不過記錯了,才會寫成9、10月台之間(9跟10月台是兩個分離的月台)



有感覺,只不過是那一面牆就不可考了~@@"



當然是要買車票才能進月台,但我不可能沒事為了逛月台買車票
所以我是怎麼進來的?這就是秘密了....:D



===== 格林威治(Greenwich) =====

今天要去的地方太遠,不得已只好坐一回地鐵



這兒是傳說中的,課本上念了又念的格林威治



這一帶能逛一整天,東西不少,但篇幅有限,所以只說重點



這是傳說中的格林威治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



這是傳說中的格林威治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GMT)



這是傳說中的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



以上所見,還在課本上的都是傳說,如今在眼前的就是現實了。

本初子午線即0度經線,就是位於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東西兩邊分別為東經和西經,於180度相遇



子午線沿伸到牆外頭



除定義經度,這裡也曾被用作時間的標準(GMT+0),理論上來說,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正午是指當太陽橫穿格林尼治子午線時的時間
然而地球自轉速度不規則,這個時刻可能與實際的太陽時有誤差,最大有達16分鐘,現在的標準時間已由協調世界時(UTC)取代



1997年,「格林威治海岸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登錄名稱:格林威治海岸地區 Maritime Greenwich
  評定標準:(1) 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2) 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4) 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6) 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



把傳說拉向現實,是讓我感覺到興奮的事....:D


===== 哈洛德百貨(Harrods) =====

這是世界級有名的百貨公司,雖然我跟它也不太熟



佔地4.5英畝,擁有超過330個銷售部門,涵蓋超過一百萬平方呎的樓層地板面積,為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與紐約梅西百貨打平),也是目前英國境內最大的百貨公司





有很多會說華語的櫃台,很明顯是為了中國觀光客



路過逛逛罷了,百貨公司基本上與我無關



===== 倫敦唐人街(Chinatown, London) =====

倫敦中國城,又常稱為「華埠」



最開始是1800年代初期,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勞工和水手流落來到倫敦,在船廠區落戶



之後幾經聚集發展,二戰之後,中國餐飲逐漸受歡迎,以及香港移民的大批湧入,爵祿街一帶開始出現眾多中國餐館,開始被視作「唐人街」。
1985年,倫敦政府正式承認「倫敦華埠」為唐人街社區



僅管這是中國城,但依然是倫敦,東西不便宜



1個包子1.5英鎊....@@"



我在想,華人之所以會聚集在一起,是因為這樣子會有家鄉的感覺吧?



有不少中國商店



發現了久違的維力炸醬麵
1包0.2,10包1英鎊?!怎麼比台灣還便宜?



確認一番後,二話不說拿了十包,幾星期後再一次經過倫敦,又來買十包。
......出門在外,這樣的機會不容易呀~╮(╯▽╰)╭


===== 夜晚的後記 =====

倫敦塔橋



西敏宮



倫敦眼



哈洛德百貨



有不可思議感覺的暗巷



這裡,是倫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