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洞里薩湖(Tonlé Sap,意為「巨大的淡水湖」或純粹「大湖」),又名金邊湖,位於柬埔寨境內西部,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

枯水期(12月—4月)湖水經洞里薩河注入湄公河,湖水平均深度為1米,面積2,700平方公里;
雨季則因湄公河回流,水深可達9米,面積則擴展至16,000平方公里。
因一縮一放,湄公河水內含沖積物質所帶來的養份,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魚蝦,無論旱、雨季都出產甚豐。洞里薩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倉庫」,湖的週圍有三百萬以上人民直接或間接以漁業為生。


暹粒與洞里薩湖邊的地理位置圖,圖中路徑約15 km



========================================

這一篇比較短,說是洞里薩湖,但內容比較接近〝柬埔寨居民之我見〞,寫不寫都還好,但看多了古蹟要調解一下身心,而且我覺得這是很真實的柬埔寨....。


八點多,今天是睡到自然醒了,一日之計在於晨,這是我的早餐....



一家雜貨店前休息吃早餐



老闆娘的朋友請我喝她釀的酒(是酒吧?....忘了,人真好 @@)



去湖邊的路上,當地的民宅



巷子裡有人結婚



一戶人家前的裝飾,飛天?



目前沿著河邊往南走,河邊的房子就像這樣高腳懸在河邊



一整片蓮花



路邊賣蓮篷



我講解一下洞里薩湖湖水流向的原理,概念要先放大到整個柬埔寨地圖。

每年11月至隔年4月,因為旱季,洞里薩湖之水較多,於是順著洞里薩河往東南方向流,在金邊和湄公河交會後,經越南流入大海。
當春天來臨,中國青康藏高原的雪水流入湄公河,到了金邊後因水量大,讓原本是東南流向的洞里薩河改變水流的方向,轉為流向西北方

所以旱季時,洞里薩湖縮小,碼頭離市區的距離就變成17公里遠,雨季河水逆流而洞里薩湖水漲時,碼頭離市區變成只有9公里(所謂的碼頭就是任何可以靠上岸的路邊),洞里薩湖會隨著季節自然的呼吸,隨時在改變她的大小。
生活在湖岸的人家,循著老祖先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住在傳統的水上高腳屋或是漁船裡。


高腳屋的房子,如此推論洞里薩湖變大時這邊可能會變成湖面







來到了河流出口,離湖還有一段距離,一般遊客從這裡坐小船去到湖上看水上人家



我繼續騎腳踏車前進,接下來不是太輕鬆,因為路會慢慢變成草叢道....



悠閒的遊客,狼狽的我,此刻真是又熱又難騎呀....



接近十一點,我總算抵達了湖邊,遠方即洞里薩湖,以及水上人家....


洞里薩湖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Tonle Sap是來自希臘文「海」的意思。
元朝的周達觀到這兒時,管洞里薩湖叫「淡洋」。

洞里薩湖湖底有個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湖底住著一尊NAGA七頭蛇神,有一天,蛇神的女兒要嫁給印度王子,於是他便大嘴一張,把所有的湖水給吸乾,轉眼間變出一大塊肥沃的土地,成為女兒的嫁妝,就因為有NAGA蛇神駐守的緣故,洞里薩湖在旱季、雨季才會有如此明顯的不同。

雖然洞里薩湖一縮一漲會讓居民常搬家,但會以豐富的漁獲量來作為補償。
據說湖面上除了水上學校之外,還有水上的小型動物園、水上環保局、水上餐廳、水上加油站....等等,食衣住行育樂都在洞里薩湖上進行,成了洞里薩湖特有景觀。
據說越南村位於柬埔寨的右邊,因『大湖』與湄公河流通,越南人要移民到柬埔寨來很容易,再加上水上人家是流動戶口,管理不易,久而久之部份就聚集成越南村,要辨別兩村的人可以看頭上所戴的帽子,越南人喜歡戴傳統帽或是扁平圓帽。
(因為我沒出船,也看不到,所以這個部份寫上〝據說〞....算題外話吧)


沒辦法再靠近了....很多東西必需要掏銀子才能看得見,這我不否認,但也不忿....



岸邊有人在修漁網



語言不通,但沒有關係 ︵( ̄︶ ̄)︵





斜前方是今天的伙伴





離開湖邊後返回了河口,因為實在太熱了,要在這裡躲太陽



水喝光了,我坐在這家店前面買水兼休息





老大爺語言不通,靜靜的坐在我旁邊



船屋,遇湖漲時應該會變水上人家



接下來都是在這附近晃,就不介紹了,自己看吧

















----------

下午一點多,返回市區吃午餐,這間是我比較常來吃飯的地方~



menu,價格算比較合理,但也就如此罷了,所以可以推論別家的價格(2011年價位)





偶爾會吃得好一點....



酷熱的太陽底下耐力是有限的....上午這樣並不輕鬆,下午要休養生息,今天就到這裡....。

明天柬埔寨要接近尾聲了,剩的再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