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英 國 ==========

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UK)。
英國由四個國家聯合而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斯,採用議會制,政府所在地為倫敦(London),但是同時擁有其他三個國家級行政機構分別位於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卡地夫(威爾斯)和愛丁堡(蘇格蘭)。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包括整個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東北(面積占整個愛爾蘭島1/6)和一些圍繞不列顛群島的小島嶼,總面積約243,610平方公里,約台灣的6.73倍大。除了英國本土之外,英國還有十四個海外領地。時區為UTC+0(夏時制:UTC+1),人口大約為6243萬人(2011年)。
英國名義上沒有官方語,實際上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英格蘭以外地區有其他官方語言,例如威爾斯語(威爾斯人口的26%)、蘇格蘭蓋爾語(6萬人使用)等。世界各地移民到英國的人也講自己的家鄉語言,如孟加拉語、粵語、客家話、印地語、旁遮普語和烏爾都語,英國是印度以外印地語使用者最多的地方。

英格蘭和威爾斯2011年人口調查數據顯示:基督宗教佔總人口的59.3%,伊斯蘭教佔4.8%,印度教佔1.5%,無宗教25%。

英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擁有核武器和世界上第四的軍費開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英國亦為歐盟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國之一和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全球前七大經濟體、世界八大強國之一、也是一系列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


========== 地 理 ==========

英國座落在北大西洋和北海之間,東南海岸朝向法國,距離法國北部海岸 35公里(22英里),中間被英吉利海峽分隔,周圍有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所包圍。
根據1993年的調查,英國10%的國土是森林,其中46%用作畜牧業用途,另有25%用作農業用途,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是本初子午線的起點。

英國地處中緯,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北大西洋暖流流經,全年溫和多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氣溫甚少低於-11C°,高於35C°。


英國地圖



========== 歷 史 ==========

現在的英國是過去1000年中幾次合併的結果,10世紀以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各自是獨立的國家。

1284年,威爾斯被英格蘭控制,1535年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
1603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共有一位君主,1707年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
1800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1169年-1691年逐步被英格蘭控制)合併,組成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

19世紀,英國是遙遙領先的世界強國和海上霸主,有著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度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
在其頂峰時期,大英帝國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蓋了地球大部分經度,太陽時刻都會照耀英屬領土,故號稱「日不落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20世紀前50年,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國力減退。
後半個世紀中,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的殖民地紛紛開始獨立,二十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國的前英殖民地是在1997年7月1日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

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力減弱和經濟不景,保守黨「鐵娘子」瑪格麗特•柴契爾在1979年當選為首相後,便大力推行改革,倡議保守主義,成功削減福利開支和削弱工會的力量,令英國經濟復甦和保持國際上的影響力。
與瑪格利特•柴契爾同黨繼任者梅傑首相任內,英國經濟又陷衰退。
工黨東尼•布萊爾於1997年當選為首相後,提倡又被稱為「第三種道路」的社會自由主義,令英國經濟一直繁榮。

現在英國國家富強,在國際政治和外交舞台上依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經濟表現勝過其他已開發國家,也是失業率最低的西方國家之一。
英國是大英國協(大英帝國的繼任組織)成員,並在1973年正式加入歐盟。

2010年5月11日,大衛•卡麥隆正式接替戈登•布朗,出任英國首相。


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與凱特結婚



========== 國 旗 ==========

英國國旗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的國旗,中文俗稱米字旗,英文俗稱「聯合傑克」(The Union Jack),Jack是海軍用語,指懸掛在艦首的旗幟。
最早的米字旗於1606年4月12日英格蘭詹姆士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誕生,它是由英格蘭聖喬治的十字和蘇格蘭聖安德魯的交叉合併而成,不過這面旗幟的旗面不是今天的深藍色而是淺藍色,威爾斯由於早期已經被英格蘭愛德華一世征服並被認為是英格蘭的一部分,因此並沒有出現在當時的英國國旗上。

今天的米字旗誕生於1801年1月1日,當時愛爾蘭島與不列顛組成了聯合王國。愛爾蘭聖派屈克的白地紅色交叉型旗再度與米字旗合併,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米字旗最早其實是王室的旗幟,即使到今天,英國也沒有法律確認米字旗為英國的國旗,不過它在功能上與國旗已經沒有差別,1908年英國議會宣布「米字旗應該被認為是英國的國旗」,1933年英國內政大臣則宣布「米字旗就是英國國旗」。
英國的很多前殖民地國家將米字旗放在國旗的左上角,以示與英國的關係。這些國家中包括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拿大在1965年前使用的國旗上也有米字旗的圖案。
英國國旗其實是有上下之分,靠近旗杆的兩條紅白雙色米字斜條中的上部主要應為白色,紅色靠近下部,不可倒掛。

英國國旗,拍攝地點:本初子午線



英國皇家徽章是英王徽,因此也成為英國國徽。
盾面上兩組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右上角的紅獅象徵蘇格蘭,豎琴象徵北愛爾蘭,兩側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
盾徽周圍的圈飾用古法語寫著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心懷邪念者蒙羞」),這個圈飾是嘉德勳章上的吊襪帶。
下端懸有飾帶,上面用法文寫著Dieu et mon droit(「我權天授」)。盾徽上端為頭盔、聖愛德華王冠和獅子。

白金漢宮大門前(少了飾帶等等的非完整格式)



========== 經濟 & 教育 ==========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主要能源生產大約佔總GDP的10%。
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英國的名牌國際工業包括勞斯萊斯汽車和引擎,名牌國際服務業包括馬莎百貨公司和匯豐銀行。

英國的旅遊業也相當重要,每年有超過2,700萬遊客,特色景點包括城堡,有各種珍藏的大英博物館和超大型溫室。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舉世聞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位於英國,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


========== 貨幣 匯率 ==========

英國雖然是歐盟的成員國,但尚未加入歐元區,故仍然使用英鎊。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
英鎊符號為£,國際貨幣符號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殖民地時期的香港除外),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英國紙幣分為:1鎊(僅蘇格蘭)、5鎊、10鎊、20鎊、50鎊和100鎊(僅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所有幣值的紙幣正面皆印有英國君主像、編號及幣值,不同幣值的紙幣印有不同的英國名人像。


左列女王頭為英格蘭銀行發行的英鎊,普遍使用,其它的為蘇格蘭等其它各銀行發行,在其它國家較不通用



1英鎊(Pound)等於100便士(Penny,複數:Pence),所有硬幣正面皆為英國君主像,背面除鑄有幣值外,在不同行政區所鑄的硬幣鑄有不同的圖案,全國通用



硬幣分為:2鎊、1鎊、50便士、20便士、10便士、5便士、2便士、1便士



1鎊的正面君主頭像不變,但隨鑄造年限不同,會有不同的背面印花



最新發行的 Penny 硬幣版本,可以拼出英國盾牌國徽(上圖的最下枚,但缺了 50 Pence 的盾尾,憾甚)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Wikipedia』& 其它各網站補充,資料日期:2011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