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 及 ==========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英語:Arab Republic of Egypt),簡稱埃及,首都開羅(Cairo)。

埃及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時區為+2(夏時制+3),土地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約台灣的27.6倍大。

埃及人口約八千兩百萬(2011年),主要為東方哈姆族(埃及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貝都因人、柏柏爾人)佔99%,另外其它為努比亞人、希臘人....等。

埃及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大多數國民亦視作母語;科普特語(由古埃及語演變而來)在埃及的科普特人基督教堂中使用。

埃及約90%人口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約1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正教、科普特天主教和希臘正教等教派。

----------
埃及(Egypt)來源於古希臘對埃及的稱呼 Aigyptos,原型是古城孟菲斯Hekaptah的誤稱,意思為普塔神靈之家。
阿拉伯語自稱埃及為:مصر‎,意為「遼闊的國家」,來源於亞述的楔型文字,塞姆語的米斯裡。


========== 地 理 ==========

現時埃及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另外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
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依著上游到下游可以分為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境內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兩岸的河谷及三角洲地帶雖然只佔埃及全國總面積的4%,但卻是埃及99%的人口聚居所在。
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亞斯文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


埃及地圖



========== 歷 史 ==========

埃及的歷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前後有不同的時代背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

  ◎古埃及歷史(法老時代):約公元前3100年到約公元前525年
  ◎阿契美尼德時期:約公元前525年到約公元前332年
  ◎托勒密時期:約公元前332年到約公元前30年
  ◎羅馬統治時期:約公元前30年到約公元639年
  ◎阿拉伯諸王朝統治時期:約公元639年到約公元1517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約公元1517年到公元1805年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公元1805年到公元1882年
  ◎埃及現代史:始於公元1882年

----- 古埃及歷史 -----
古埃及文明大約出現在公元前5千年,在約前3100年埃及成為統一的國家,由法老統治,之後的埃及因此也稱為法老埃及。
古埃及歷史一般被劃分為8或9個時期,即前王朝時期、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期、中王國時期、第二中間期、新王國時期、第三中間期和古埃及後期,這是後來埃及學家根據古埃及國家統一、繁榮以及中央政府權力等情況進行的劃分,而不是古埃及人自己的劃分標準。

前王朝時期:
距今9000多年前,人們在尼羅河河谷定居,開始在岸邊建立房屋,並進行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活動。距今7000多年前,埃及人開始使用銅器,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之後古埃及進入前王朝一期,又稱為阿姆拉特時期,私有制和階級萌芽。到前王朝二期(即格爾塞時期),埃及私有制和王權確立,在出土的文物中可以找到象徵王權的荷魯斯鷹神的形象。格爾塞時期後期,國家出現,但面積很小,人口不多,隨後國家之間不斷征戰,逐漸統一成為尼羅河上遊河谷地區和尼羅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區的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國家。象形文字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並沿用了3500餘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傳說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開羅西郊),成為古埃及第一個法老,古埃及從此開始了王朝時期。此時的埃及已經具備了文明的幾個基本特徵,比如有行政官員、士兵、宗教、文字等。

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和第一中間期:
古埃及統一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穩定的,這段時間經歷了從第一王朝到第六王朝共六個王朝,時間大約為前3100年到前2270年。古埃及歷史學家曼涅托將其稱為「古王國時期」。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確立了以官僚體製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並且出現了金字塔。第六王朝以後,王權衰落,法老失去了對國家各地區的控制,國家開始分裂,史稱「第一中間時期」(前2270年-前2060年)。這種分裂形式到十一王朝重新統一。

中王國時期、第二中間期和新王國時期:
之後埃及進入第二個政治隱定期即中王國時期(前2060年-前1785年)。埃及在十二王朝時遷都底比斯(今埃及盧克索),開始使用青銅器。此時期埃及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十三王朝時政權又瓦解,「第二中間時期」開始,此時期埃及第一次遭到外族的侵略,侵略者為駕車作戰的喜克索人,他們佔領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長達100多年的「太陽神不在的統治」(前1720年到前1570年)。埃及人在這期間學習了喜克索人的戰術和武器,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於前1570年將喜克索人逐出國境,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十八王朝,這之後被稱為新王國時期(前1570年-前1070年)。第十八王朝國力強盛,對外頻繁發動戰爭。十九王朝時埃及與西臺帝國發生了卡迭石戰役,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西臺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此時的埃及成為了一個大帝國,統治範圍北起敘利亞,南到尼羅河第四瀑布,橫跨北非和西亞。

第三中間時期、後期和結束:
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開始了跨越5個王朝的第三中間時期(前1070年-前664年),其間的王朝有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王朝。埃及自第二十六王朝進入古埃及後期,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所滅,古埃及時代結束了。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和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後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內戰,建立了短暫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王朝。前332年埃及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托勒密一世佔領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也被稱為法老,但當時的埃及已經是徹底在外族人的統治下了。

前332年:埃及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後被托勒密王朝(雖然也自稱法老)統治,古埃及時代結束。

----------
前4-公元7世紀:先後被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統治。(不在後面文章討論範圍,故略)

----- 阿拉伯諸王朝統治時期 -----
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
1249年:馬木魯克軍團指揮官統治。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 -----
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
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佔領。

-----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 -----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阿拉伯語:أسرة محمد علي Usrat Muhammad 'Ali‎、英語:Muhammad Ali Dynasty)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埃及和蘇丹的統治王朝,以其創立者穆罕默德•阿里為名,穆罕默德•阿里被視為現代埃及的創立者。
穆罕默德•阿里原本是奧斯曼帝國軍裡的一名阿爾巴尼亞裔軍官,被派遣前往擊退拿破崙在埃及的軍隊,在法軍撤出後,穆罕默德•阿里集權並迫使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於1805年承認他為埃及瓦利。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又稱為阿拉維王朝,這與摩洛哥的阿拉維王朝並沒有關係,大部分王朝的統治者都冠有赫迪夫名號,故被時人稱為「赫迪夫王朝」。

----- 埃及現代史 -----
始於1882年英軍出兵埃及,協助埃及蘇丹特費克鎮壓艾哈邁德•阿拉比的叛亂,之後繼續留在埃及,雖然那時埃及名義上還屬於奧斯曼帝國,但是實際上被英國控制。
1914年:英國成為埃及的保護國。
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逼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
1936年:英國與埃及簽訂《英埃同盟條約》,除蘇伊士運河地區、亞歷山大港港之外,英軍撤出埃及。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納吉布為第一任總統。
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 國 旗 ==========

現行的埃及國旗於1984年10月4日啟用,紅色代表革命和鮮血,白色代表光明的未來,黑色代表受外國壓抑的長久歷史,其中中央的國徽稱為「薩拉丁之鷹」,鷹爪下方的文字是用阿拉伯文寫的「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埃及國旗,貼在車子後方擋風玻璃上,拍攝地點:路克索(Luxor)神廟附近



拍攝地點:開羅(Cairo)的廣場上



========== 經 濟 ==========

埃及經濟主要依賴於農業、石油出口、旅遊業及勞務出口,在2010年全國就業人囗方面,從事農業的佔13.5%,工業佔37.9%,服務業佔48.6%。
另外,有300萬埃及人工作在沙烏地阿拉伯、海灣國家和歐洲等地,埃及也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和出口國。
1970年建成的亞斯文大壩改變了尼羅河的生態,並影響了埃及的農業。

農業:
埃及的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2.92%,在氣溫的條件下,埃及農田可以一年兩穫,但是由於灌溉水源及地力(化學肥料少)的不足,主要施行二年三穫制,並採行輪種方式。

採礦業:
石油為埃及礦產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石油產地原在紅海西岸,有蓋裡布(Ras Gharib)、赫哈達(Hurghada)兩油田,但此區產量逐漸減少,新油田在西奈半島,有蘇爾、阿爾、貝蘭(BalaeenI)等地。
西奈石油中多硫質,故須作去硫處埋,再行裂煉。


埃及國內現代化程度頗高,有大量的外國企業投資,每年平均以4.5%至6%增長,但2010-2011年度只得2.6%增長,2010年人均GDP為6539美元,貧富懸殊問題十分嚴重。
很多的經濟活動對國民的生活改善不足,所以國民的生活仍然很差,全國有40%(2007年埃及總人口約8290萬)的國民,每月的收入只有約六十至六十五美元的水平,部分人更依賴食物補助,亦是2011年埃及革命的導火線之一。


========== 貨幣 匯率 ==========

埃及的貨幣名稱為〝鎊〞(英語:Egyptian pound,阿拉伯語:الجنيه المصرى‎),貨幣符號為LE,國際貨幣符號為EGP。

----------
因為當時埃及在無政府狀態,我用美金去兌換埃及鎊,拿到的匯率特別高,取平均之後大約 1美金 換 5.953125鎊(即1埃鎊大約5台幣)。

埃及的鈔票



唯一沒換過的最大面額,兩百鎊(跟某旅店老闆借來拍照的)
<


硬幣,中間一元是法老形象
(上面寫的是阿拉伯文,中間是1,右邊是.5,左邊是.25)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Wikipedia』& 其它各網站補充,資料日期:2011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