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依然是在曼谷,要去幾個遊客會去的地方,因為離考山路不遠,所以用走的就可以了。


我住的地方



早餐....


----------

先來到了大皇宮,皇宮四周圍著圍牆,而入口在北門,一進北門之後就要照著指示方向走....。

=====大 皇 宮=====

大皇宮(The Grand Palace):
大皇宮是泰國王朝的象徵,18世紀到20世紀中葉曾是暹羅的皇宮,位於曼谷市中心,緊偎湄南河。
大皇宮由拉瑪一世於西元1782年建立,完全仿照阿瑜陀耶(Ayutthaya,大城)的皇宮建築,包括濱河的位置及皇宮的佈局,四圍圍牆長達1900米,占地共22萬平方米。
這裡是曼谷王朝拉瑪一世王至八世的王宮,經歷代君王不斷擴建,共有22座錯落分佈的古建築群,彙集了泰國建築、繪畫、雕刻和園林藝術的精粹,也是歷代泰國王室公定的居住地點,
然而在1946年泰王拉瑪八世駕崩後,拉瑪九世由於日常的公務較少,所以王室搬到遲塔拉達宮(Chitralada Palace),因此泰國王室現在並不住在這裡,從此大皇宮就對外開放。

大皇宮現仍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活動。
國家部分機關,如樞密院、財政部、宮務處等辦公之處都設在大皇宮範圍,另外泰國的佛教聖地〝玉佛寺〞也在大皇宮內。


這是出口,不是入口,遊客如織....(入口往左走)



門口附近,站得直挺挺的哨兵



從入口進去,過一圍牆,眼前會先看到這三塔,這裡已經是玉佛寺的範圍了



玉佛寺(泰語:วัดพระศรีรัตนศาสดาราม;英語:Wat Phra Kaew):
玉佛寺不是單指一間寺廟,而是一個由皇宮內的圍牆再圈起的範圍,占地2.1萬平方米,位於皇宮內東北方。
玉佛寺全稱〝嘉願納瑟沙拉南佛院〞,又稱護國寺,爲王族供奉玉佛、泰王舉行登基加冕以及皇家舉行佛教祭禮活動的場所。
佛寺建於1782年,拉瑪一世將玉佛寺視為國家守護的宗教聖地,歷代君王對佛寺建築都有進行修繕,這裡也是泰國唯一沒有和尚居住的佛寺(因為在皇宮內)。


在看建築前,先先看看身後的圍牆,這是《羅摩衍那 Ramayana》的故事,泰國版的....



其實在東南亞不少佛教之地都會看到印度教故事,故事是在千多年以前從印度傳入東南亞。
我覺得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自身文化的一部份了,很多東西在久而久之都會越見模糊並視之理所當然,所以即使是佛寺,也會將這個認為是自家的東西繪於牆上,說不定很大程度已被定義為佛教的一部份,就如同梵天的四面佛。
佛教傳入中國後也融合了不少道教的東西(當然啦,我們都視為理所當然,所以沒感覺~@@),一個宗教或文化被帶到另一個國家,與當地相結合是自然與必須的改變....。

(以上是個人見解,認知有衝突的話請別太認真....@@)


這個迴廊壁畫長1,000米,共有178幅壁畫。
印度教的《羅摩衍那》主角叫〝羅摩(Rama)〞,在泰國版本裡主角則名為〝拉瑪堅(Ramakien)〞,故事內容基本和羅摩衍那一樣,但場景改為大城王國當時的情景(為何是大城?因為目前泰國的最早版本是拉瑪一世的欽定版),主人公為大城國王的太子,人物名也都變成泰國式的



雖然我大致知道《羅摩衍那》的故事,但假如我說自己能清楚知道畫上的細節就太傲慢了,各位純欣賞吧







剛進門的時候,身後是圍牆壁畫,左前方的三塔很吸引人,但請先看到右前方的〝玉佛殿〞(Temple of the Emerald buddha),這是整個玉佛寺最重要的地方



這裡之所以叫玉佛寺是因為這裡供了一座玉佛,而玉佛就在此殿裡....



進殿要脫鞋,殿內不能拍照,不過站在殿外能拍,所以就不用偷拍了....@@
殿內正中黃金鑄成的佛台高約11米,玉佛寬48釐米、高66釐米,以禪定的姿勢端坐在祭壇上,佛前的兩尊佛像則分別代表拉瑪一世與拉瑪二世


玉佛的來歷有幾個版本:

版本一:據說最早玉佛出現在斯里蘭卡,15世紀在泰國北部被發現,玉佛成為老撾和泰國的爭奪對象,因此爆發戰爭。1778年拉瑪一世擊敗老撾後終於將玉佛帶回國內,並與1782年開始修建玉佛寺。

版本二:1434年,一個夜晚,泰北清菜府一佛寺中的佛塔在霹靂聲中倒塌,人們在瓦礫中發現一尊佛像。一日,一位方丈發現該佛像面部鼻端露出內層碧綠的光澤,出於好奇方丈把佛像表層灰質全部剝去,展現在眼前的竟是一尊完美無暇的碧玉佛像。後被運到泰國各地和老撾、萬象等地,供信徒頂禮膜拜。1780年由泰國鄭王(鄭信)將其運回國內,供奉在鄭王寺內。1782年曼谷王朝拉瑪一世在曼谷建立王宮和佛寺,最後將玉佛像移至寺內。

(一樣是網路查的,也沒有文獻背書,請參考就好)

按泰國傳統,泰王每年親自爲玉佛更換袈裟,以保國泰民安。
夏季換上鑲紅寶石的金縷衣,雨季變爲綴有藍寶石的金縷衣,而冬季則是一件純金的金縷衣。
泰國歷屆新政府的全體內閣成員都要在玉佛寺向國王宣誓就職,每年5月春耕節到來之前,國王要在這裏舉行宗教儀式,祈禱豐收。

玉佛與臥佛、金佛被列為泰國三大國寶。


玉佛殿外,廊壁上裝飾有112尊Garuda(迦樓羅)





我不認識她,但她正努力的到此一遊~╮(╯▽╰)╭



殿堂後門





沾水點點頭上,祈福....



貓咪也來湊熱鬧....



可以回到剛進來時看見的三塔了
左邊:光滑金色的尖塔是錫蘭式金色舍利佛塔(พระศรีรัตนเจดีย์,Phra Siratana Chedi),由拉瑪四世所建,據說塔內安放佛陀胸部的舍利子
中間:純泰式藏經閣(พระมณฑป,Phra Mondop),內有拉瑪一世寫的藏經
右邊:有點淡綠色的是高棉式的皇室宗廟(ปราสาทพระเทพบิดร,Prasat Phra Debidorn)



中間的藏經閣(Phra Mondop)



這裡建築表面都使用了許多的賽璐珞、彩瓷、金箔、馬賽克等裝飾



在藏經閣北方有吳哥窟模型(Model of Angor wat)
各位有發現共通點嗎?金邊的皇宮也有羅摩衍那的壁畫,也有吳哥窟模型,這意味著這部份的文化對他們而言是共通的(我猜的)



在寺內可以看到十多尊的魔神像,也多是《羅摩衍那》裡的角色



牠想喝水,等一下就會低頭喝了,再等一下....再等等....等...................(真的有人在等嗎?@@)



樓梯扶手底端的〝納加〞(Naga)



另一種形象



神將頂著的塔







喔,忘了介紹幾個人
剛在逛這區玉佛寺時,碰見了一個小團體....三個台灣女孩子,菜菜、阿鮮、阿光。
她們很理所當然的是公司有假,三個人很理所當然的一起到泰國來幾日遊,那很理所當然的相逢即是有緣,很理所當然的一起走一小段吧~

依動線,我們接著到皇宮的部份....。


查克裏宮(Chakri Maha Prasat Hall):
建於1876年,共有三層,最頂層安放著歷代國王、王后的骨灰,中間一層是接待外國使節的會客室,最低下一層是原來的御林軍總部,現在變成了兵器庫



不能進,有衛兵



當然啦,皇宮其實挺大的,諸多建築在這範圍內,不過沒按快門,不要問我為什麼,就是如此這般罷了....@@

我們離開了大皇宮,繞著圍牆往南走....。

----------
接著要去臥佛寺,她們很理所當然的說要坐計程車去,很近呀....我很理所當然的硬拉著她們用走的.....╮(╯▽╰)╭


天氣很熱,常溫的麵包加上冰涼的冰,很幸福....<( ̄︶ ̄)V



=====臥 佛 寺=====

臥佛寺(Wat Pho):
臥佛寺的前身是建於1788年的福哈倫寺(Wat Phodharam),拉瑪三世時重修。
曼谷臥佛寺是泰國最古老佛寺之一,總面積約八十萬平方米,它有超過一千尊佛像,其中最有名的是泰國最大的室內臥佛。

臥佛寺緊貼在大皇宮南方,沿著圍牆走幾百米就到了,所以才說用走的....


到主殿之前,會經過諸多佛像









佛塔



到了主殿,見到了臥佛



此尊臥佛高有15米



長46米



腳底有珠母貝鑲出108個圖案,據說是佛陀轉世的形象



方向正確,自己頭打橫看吧.....



可以花幾十塊換一碗面值更小的零錢(記得是20),然後依序投入旁邊的缽,據說這樣可以得福報......嗎?我不如此認為,佛並沒有告訴我這樣的事,我也不會作這樣的行為來求心安,施主請隨意吧....



眾生呀,是吧....?



----------
在臥佛寺裡似乎有一間很有名的按摩學院,傳聞技術很好,她們三人是聞名而來;
昨天我才腳底按摩,今天再按就太那個什麼了,我看現在三點多,那我打算再去一個地方,於是就暫時的告別了。

嗯,是的,暫時....


我來到了碼頭,準備過昭拍耶河



渡一次3塊錢(2011年),收錢的大姐看見我要偷拍就笑得很開心~╮(╯▽╰)╭



小型渡船



看來我要去的地方已經很明顯了....



=====黎 明 寺(鄭 王 廟)=====

黎明寺(Wat Arun;全名:วัดอรุณราชวราราม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 Wat Arunratchawararam Ratchaworamahavihara):
為泰國皇家寺廟之一,又稱鄭王廟,是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鄭昭的寺廟。
黎明寺始建於泰國的大城王朝時期,原名為Wat Makok,意思是「橄欖樹佛寺」。


很雄偉,不過進去之前先帶各位看一個人....



就是他,他就是鄭昭



鄭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
又名鄭信,泰國名字叫達信(Taksin) ,是中泰混血兒,是泰國人心目中七位偉大的「大帝」之一。
他的父親鄭鏞出身於中國廣東澄海縣(今汕頭市澄海區),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阿瑜陀耶城(Ayutthaya,中文叫大城),是一位收稅員,母親Lady Nok-lang是泰國人。
(※七位大帝:蘭甘亨大帝、納黎萱大帝、那萊大帝、達信大帝、拉瑪一世大帝、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九世(蒲美蓬•阿杜德大帝(現任)))。

他7歲時開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經過7年學習,成為一名皇家侍從。
鄭昭在暹羅各府任政職,當他晉陞為甘烹碧府總督時,返回了首都大城。當時緬甸襲擊了泰國,並包圍了大城,鄭昭領導並參加了防衛工作,但大城很快的在1767年淪陷了,鄭昭率領一小支軍隊衝出了城市。

大城被毀,泰王駕崩,國家分裂為為六個部分,鄭昭在吞武里(昭披耶河西岸)建都,時年的12月28日,他被擁立為王,成立了〝吞武里王朝〞。
鄭昭控制大局,他連同通鑾(後來的拉瑪一世),在昭披耶河附近成功的擊退了緬甸軍隊,並打敗了他的其他對手,17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鄭昭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通鑾掌握政權(但另一說法是通鑾組織政變殺害了鄭信),改建立〝卻克裏王朝〞(曼谷王朝),是為拉瑪一世,該王朝延續至今。

1955年,泰國政府規定每年鄭昭加冕日,即12月28日這一天,為鄭王節。

----------
自從大城王國的首都被緬甸攻陷後,1768年,鄭昭在昭披耶河東岸建起起他的新王宮。

在王宮場地的範圍內有兩所佛教寺廟,橄欖樹佛寺(Wat Makok)和泰集市佛寺(Wat Tai Talad)。
這兩所佛寺因為正好處於王宮場地的範圍內,所以均不允許佛僧住宿。
鄭昭在新王宮落成後,將橄欖樹佛寺(Wat Makok)改名黎明寺(Wat Arun 或 Wat Chaeng)。
(一說鄭王驅逐緬甸軍隊順湄南河經過此寺時正好是黎明時刻,另一說是79米的高塔每天最先接觸到陽光,所以為黎明寺。)

當時的大將通鑾(昭批耶卻克里,未來的拉瑪一世),在萬象奪取到了玉佛後,舉行了隆重地列隊進都儀式回到曼谷,玉佛變成了泰國最神聖的一尊佛像,而黎明寺則變成了玉佛的臨時儲藏所。
鄭昭衰落後,拉瑪一世為了玉佛的儲藏,命令在河畔的另一岸修建玉佛寺,並於1784年將玉佛搬進了新建好的玉佛寺。
拉瑪一世承權期間,皇太子(未來的拉瑪二世)命令修復黎明寺,將原先僅16米高的主塔增至到當今的79米高度。
拉瑪二世將黎明寺改名為Wat Arunratchatharam,寺廟的擴建工作在拉瑪三世的命令下竣工。

黎明寺的正南方為原本的「鄭王宮」(Phra Racha Wang Derm),也就是鄭信所修建的王宮,後來被修復了。因為黎明寺在王宮的範圍內,所以也常常被稱作「鄭王廟」或「鄭王寺」。
鄭王宮現在與殘餘的維猜延堡壘(現稱:Wichaiprasit堡壘)一同歸屬泰國海軍基地的場地,不允許遊客觀訪。

以上是鄭昭與黎明寺的來歷....。


中央主塔,稱為「帕邦/帕普蘭」(Phra Prang),有「崇高佛塔」的意思,10泰銖的硬幣背面就是該塔
塔高79米,號稱「泰國埃菲爾鐵塔」....(這些亂取號稱的人真的挺那個的....=_=")



要門票,但不知不覺的我又....@@"



登上主塔,有很好的視野





這是陪塔,一共有四座陪塔圍繞著主塔,各位想起什麼嗎?這是象徵〝須彌山〞



仰望主塔頂峰,上面有著騎〝三頭白象〞的因陀羅



主塔有四層,有走廊環繞



陡峭的樓梯



陪塔



介紹到這邊也差不多了,該回去了


----------

回程的船上....



路旁有人在下西洋棋



這款泡麵我在台灣買過,不錯吃,現在還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後 記=====

晚上跟菜菜、阿鮮、阿光約,不外乎逛逛考山路附近,吃吃喝喝.....













嗯,祝她們玩得開心....︵( ̄︶ ̄)︵



曼谷差不多到這裡,下一篇是北邊一點的城市,下篇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蒼海中的 朔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